當代台灣膠彩畫的開創與書寫-詹前裕、李貞慧、高永隆三人展
當代台灣膠彩畫的開創與書寫-詹前裕、李貞慧、高永隆三人展
策展人:高永隆
膠彩畫從日本傳入後在台灣發展,約可分為幾個時期:發靱期(1895~1923)、台府展時期(1924~1945)、省展時期(1946~1972)、正名時期(1972~1985),學院時期(1985~ )。膠彩畫在台府展時期是最輝煌的黄金年代,省展時期歷經「正統中國畫」的論爭之後沒落下來,一直到解嚴之後興起了正名運動,進入台灣民主化時期,終於可以在學院教育中傳授而再興發展。台灣膠彩畫的歷史興衰正反映台灣的文化政治的變遷。
台灣膠彩畫從早期的日本官展風格,追求地方性色彩,到後來大量攝取西畫的表現技法,並融合水墨畫趣味,其風格的發展,歷經不同文化、不同繪畫的影響,呈現一種混雜與融合的風貌,成為最具台灣多元文化特性的畫種。
但自50年代後的幾十年間,膠彩畫長期處在私塾封閉系統中,自我傳承,疆化的表現形式,難以應對外在新的藝術思潮。一直到1990年代台灣膠彩畫才開始有了新的轉變格局,其改變來自學院教育的體制及新畫家的投入膠彩創作,打破封閉保守的膠彩傳承,以現代的思潮開創膠彩的新風格,由於他們的努力,近年來膠彩畫快速蓬勃發展,活動展覧頻繁,在各種的官方展覽中,膠彩畫已成為一完整的獨立部門,並與水墨畫成為代表東方繪畫的畫種。
本展覽邀請了開創台灣膠彩畫再興,最具影響力的三位膠彩畫家展出:
詹前裕(1952~),被尊稱為「戰後台灣膠彩畫教育之父」,是膠彩畫復興最大推手,其作品以絹本為主,在工筆水墨的基礎上,融入膠彩材料技法,開創了一種新的創作模式,其精緻典雅的作品風格已成為現今台灣膠彩畫的一種典範。
李貞慧(1961~):就讀東海大學時受到林之助啟發,畢業後赴日本筑波大學,是自日據時期中斷五十年之後,第一批再赴日本學習日本畫的留學生,帶回了當代日本畫表現技法,引起台灣膠彩畫的技法革命,其作品在金屬箔、墨色與岩彩的結合之中,表現真實和虛幻轉換及生命的感懷,陰性書寫的特質,一直影響著當代膠彩畫美學走向。
高永隆(1962~)早年以水墨畫成名於畫壇,後轉入膠彩創作,曾長期於西藏、新疆、日本、歐洲等地,研究古代重彩材料製作與表現技法,以入古出新創作理念,豐富肌理與繁複技法的作品,跳脫了一般膠彩樣式,加上寬廣旅歷的視野,作品氣勢磅礡,在台灣膠彩畫家中是相當獨特的一位。
膠彩畫長期受限於媒材及工具上的操作特性,一直難以普遍。但現今台灣膠彩畫的邊界正不斷擴大,並滲透影響到各畫種領域。台灣膠彩畫的再興代表一種文化的覺醒,詹前裕、李貞慧、高永隆三位畫家,在膠彩教育的投入,開創台灣膠彩畫新時代,而其作品風格不僅引導了當今膠彩畫走向,也顯示了膠彩畫做為一種廿一世紀再興的繪畫,已有更形高邁的反省與視界,在多元整合的基礎上,以新的創作思維,展現了自我本身的文化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