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零貳複轉-國際版畫展

壹零貳複轉國際版畫展

文/謝其昌

    台南102藝術空間為了開拓在地文化的視野及延伸文化的交流,特別企劃了《壹零貳複轉-國際版畫展》,邀請西班牙、墨西哥、厄瓜多爾、蘇俄及台灣等國藝術家參與,在國外部分邀請西班牙瓦倫西亞科技大學素描系主任Blanca RosaTeresa Chafe教授、墨西哥華雷士自治大學版畫與設計中心主任Hortensia MinguezCarles Mendez教授、Miguel Angel教授及墨西哥錫那歐自治大學教授Luis Cano等,在國內部份有台灣版畫之父-廖修平教授、台灣藝術大學研究所前所長鍾有輝、林雪卿教授、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楊明迭等,以及雲嘉南在地版畫藝術家共同參與這次展出。期望透過版畫藝術文化的交流,讓台灣民眾了解異國文化的版畫藝術風貌。

   藝術的領域和社會改變互動是息息相關的,在版畫的創作上更是首當其衝,版畫在方法技術上,配合科技以及印刷術的進步,讓版畫可以發展新的領域,也讓版畫藉由藝術的思考回到藝術的本位,讓版畫藝術發展別有洞天。現今版畫發展在藝術觀念上進行著重調整,重視文化內涵及精神拓展,藝術家開始觀照自身意義等方面內容,並具備充分的人文內涵,在技法、工具、材料上進行探索和創新,使版畫在表現語言上有足夠的技術保證和支持。

  此次《壹零貳複轉-國際版畫展》展覽時間為11月7日至12月30日止,茶會時間為11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三點舉行,作品包括凹版、凸版、平板、孔版或數位與綜合版等藝術表現,呈現多元且豐富的版畫藝術之美。同時每件作品都夾帶著藝術家本身自我獨特的風格。

  版畫藝術適合社會大眾所共享,再加上版畫的輕便性,儼然已成為當今美術作品中最易親近的藝術品。所以台南102藝術空間期望透過《壹零貳複轉-國際版畫展》多元文化及多樣化的版畫作品的展示,讓民眾體驗異國文化的藝術風貌,讓民眾閱讀美學觀念的相異性,藉以達到文化藝術交流的目地。

這種-蔡志賢個展

《藝展報導》

 

這種—蔡志賢個展

102 ART/8月14日~9月30日

文/102 ART

 

 蔡志賢(小雨)一個響亮的鐵雕藝術家。這一次在台南102 ART辦個展,展覽的作品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鐵雕作品外,還有他20年前以柏油為媒材創作在保麗龍上的一批未曾展覽過的作品,那帶有書寫性、剛柔並濟的線條與他的鋼鐵作品相互輝映著。

 

 小雨的藝術可以兩個脈絡來觀察,一是他以布料為經緯做的服裝,那應該是屬於較入世的人生面貌。一是他以“現成物”所焊構而成的鐵雕,那則是屬於較出世的生命對話。前者是建立在一種絕對的創造、耐心的織錦出一幅風景。後者則是從滄桑中企圖再創春光。本質上,這兩者的關係極端對立,一種是極然的新,一種是絕對的再生。可是,小雨不管是在布料上或鐵材的應用上,所具有的雕塑性格則都十分強顯,使得衣服成為小雨所創造出來可以走動的雕塑,至於利用現成物所焊接而成的鐵雕,則成為生活中視覺的停頓記號。

 

 蔡志賢的鐵雕呈現出兩種很明顯的特點:一、由於焊接與切割都是他本人親自操作,作品紮實簡鍊,接合處自然順暢,沒有突兀不玄之處,整體造型單純樸拙(陳庭詩言)就像他本人給人的印象一樣,沒有多餘的形色,沒有多餘的廢話,沒有多餘的空間交會。二、小雨是個感性而不矯情、理想而不古板、沉靜而自在的人,他的作品有細緻的、有陽剛的、有富空間節奏的、音樂性,不管細緻的也好,陽剛的也好,音樂性的也好,都有一股內斂純拙、奮鬥不懈之生命力(陳庭詩言),精簡而不拖泥帶水,幾乎達到極限主義潔癖的程度,也是其特性之要素之一。

 

 畢卡索說:「我常痛苦,可是它不是一件壞事,因為它能促使我衝破束縛,使我得以自由,幫助我打開禁錮。」小雨細緻的焊合,視覺的音樂性,冷凝的結構,木訥寂寞的外形,似乎應驗了畢卡索的話,他在鐵雕中找到寂寞、矛盾、痛苦的出口。

微笑爆炸-黃柏勳個展

黃柏勳 創作自述

 

 

   近日的創作主題都與「豐富」息息相關。這是最近五年來透過媒材的特質,關於釐清現實與虛擬幻覺之間的創作思考。

 

    創作重心主要包括兩大方向:一方面藉由壓克力顏料的質感,表現它有別於其他創作媒材的獨特性質,探索其表現性與各種可能;另方面思索當創作者進入一個源自現實,卻有別於現實的虛擬時空所形成的各種陌生圖像。前者涉及物質質地的開拓與擴張;後者涉及拆解、重組、混搭、拼貼和擬造各種不定型形象。這兩個重心都指向創作者關注與環繞的生活範圍。

 

   壓克力顏料是我的主要創作媒材,我總是將其乾燥後有如塑膠薄膜的質感發揮得淋漓盡致,甚至為了彰顯它不同於油性材料的溫潤厚實,刻意將圖像符號表現光滑平整,甚至出現接近對比色的反光,就像只有3D動畫片或向量電腦繪圖作品裡才會出現的漸層肌理,強調平滑流暢與輕薄光澤的特質。我刻意控制每個小符號的明度和彩度變化,製造某種難以言喻的奇幻光澤。在留有水漬的空洞圖案之上再覆蓋一層新的圖案,營造類似錯置拼貼的效果,拉扯畫面的協調感。

 

    近來,我所關注的創作重心,逐漸轉往非具象或超現實形式表現,帶給觀者某種似曾相識的印象。這些創作元素來自日常生活、想像空間、動植物、感官與視覺等各種經歷和體驗的相互交疊、錯置和重構,超脫常理卻又計畫縝密。當開始創作,由畫筆和顏料所組成的時光機,就穿越時空和界線,把我帶往一個神祕卻詩意的未知國度,那裡奇幻華美,接近天堂。就像在一個令人迷戀的夜空下,建立一個巨大、神祕且豐富的異境。異境中各式的元素混搭拼貼、解構重組、譁眾取寵、爭奇鬥艷。也像夜風,徐人的涼爽總是略帶興奮、慵懶或刺激。那裡綺麗曼妙、異常豐富,所有的一切不斷地生長、冒出,最繽紛的氣球在飛舞。既像機械、又像浮游生物的結構體飄忽不定,跋扈卻溫柔、詩意又瘋狂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如此溫柔蔓延

 

文/ 張馨之

 

第一次見到黃柏勳,他腳踩著拖鞋,操一口流利的台語,手慣性的撥一下瀏海,眼珠子古溜溜的轉著。這麼多的形容沒有別的,只是想表達我對他極度深刻的印象。

多年後,看看他的畫,再看看他的人,回想起當時的第一印象,不禁笑了笑。只是,若你不了解黃柏勳的人,請別告訴我,你了解他的作品。

《既寂寞又豐富》,黃柏勳對自己的創作如此命題。2008年始,他隻身在台北時,用力的生活,他似乎知道自己在做什麼﹔他知道,一輩子值得做的事情、不能放掉的事情是什麼。

2009年末離開台北之後,黃柏勳回到南台灣,過著平逸的生活。除了學校兼課之外,就是跑工作室創作,累了、晚了回家休息。一個穩定、卻又自成一格的生活圈,促使他敏銳的注意起生活中的微物,而讓他的繪畫從早期線條及色塊的抽象構成,逐步繁衍出半具象的形體,同時經營色彩所漸變出的空間重組及再造,於是,《微笑爆炸》時期應運而生。

黃柏勳一點、一點的,將生活中細微的體察,從眼睛吞蝕進去,吸收、反芻、消化,從而傾瀉出來,幻化為個人主觀的炫爛有機體,然後緩緩的於畫布上蔓延開來。

很多人常常問他,你在畫什麼?讀黃柏勳的作品,描繪的客體對他而言,反不是絕對重要。因為這些有機體的滋生與交結,在他的記憶存取與使用的過程中,已離開現成物的討論範疇。然而,卻緊緊的與他的生命經驗及現實生活相附相生。

讀懂黃柏勳作品的人,能感覺到他的溫柔。溫柔的色澤、溫柔的傾吐、溫柔的延展、溫柔的思索、溫柔的跳躍。溫柔,卻有旺盛的生命力。因為旺盛,而生生不息,正如他對創作執著的堅韌態度。

黃柏勳曾説:晚上睡覺會捨不得今天結束,而去急著迎接明天開始。他對創作的熱情是如此,對生活的熱情是如此。畢竟,還有什麼樣的生活,能比做自己最鍾愛的事情,感到確幸與滿足?

祕境的深度─蔡獻友個展

祕境的深度─蔡獻友個展

 

聽說北方很冷,人們一開口說話便結成冰塊,

聽的人必須把它帶回去,慢慢的烤來聽。

 

蔡獻友說:「在藝術創作中,生活變得安靜了!」藝術創作有著無法言說的力量,它揭發事物的真象、展現事物的可能,同時也啟發人的思考!「祕境的深度」所揭示的是蔡獻友對藝術創作的面對與思考,及其創作脈絡與歷程,因為是心靈的、隱性的,所以就以祕境稱之。

 

蔡獻友以藝術創作,作為深入探討與體現個人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空間場域的交互關係。以人的存在、人與自然場域,作為藝術創作思考的命題,在歷程中不斷探索與發現,創作的焦點置放在對自然的體驗與對話,領受大自然所給予的啟示與心靈能量。嘗試把物質材料作為語言自身,挖掘物質本身的表現力,是蔡獻友從1985年的「墨結晶」就開始探討創作的一個重要元素。

 

由「墨結晶」開始,至「青葉落白」在創作上之呈現,蔡獻友採取了將物質媒材與創作者列為同等高度,不僅是與媒材共處之相互調適,更是審慎的尊重材料本身的生命特性,還原生命能量本身。各階段創作系列包括以純粹對「墨」本質的思考,把墨的結晶獨立出來的「墨結晶」;以現象觀察的方法,以樹皮纖維包裹植物蔬果,企圖重新審視果實的全程生命,解析果實由最豐碩走向滅寂所有歷程的「生、滅─還原」;以飛舞著原始神靈、山海精獸的傳說與渾沌,有著猶如原始人獸情境模擬與冥想的「世界的原始」;以莊禪大鵬鳥鴻飛觀,表現東方書寫性的繪畫特質,回歸並重新審視東方美學與文化的「大鵬鳥」;以「宇宙本身即是一個不可分離的大磁場,所有物質在適當的因緣中,都可聚凝成象,且也可以還原成最基本的元素而互相轉換」為創作思維的「形象磁場」;以「情境」空間表達其個人在同時體驗生命現場與藝術創作所體現的生命情境,引發出觀賞者潛意識凝像的『冰封祕境』及極光祕境』;從「觀看土地」,養分、提供、物資、改變、成長等,最後以白花之姿做為象徵的「桑桑-白花」;以直接引藉大自然的力量,將畫布轉化為土地,使植物葉綠素汁液自發性的氧化與滲透,讓植物的身形錯落印染在似如土地的畫布上,幽幽淡淡引述生命過程中的自然情感,貫穿內在心靈與外部世界相接的通道,讓觀者體驗自我生命現場,包含〈藏花〉、〈藏葉落白〉、〈葉落錯〉、〈青葉落白〉等系列作品的「青葉落白」。

  

藝術創作者之所以能夠創造出新的藝術語彙,主要就是能更清晰地喚起隱於自身的文化,在所處的環境中創造出自我語彙,經由內在感知而涵育出另一深層的表現。蔡獻友以「祕境的深度」自我省視並作為與自我之對談,並藉此邀約所有藝術同好一起體驗一場藝術的心靈對白。

 

102藝術空間

 

展覽名稱  「密境的深度─ 蔡獻友個展」

展覽時間   2012年3月7日~4月25
茶會時間   2012年3月10日3:00pm~6:00pm

 

講座時間  2012年03月17日2:00pm~4:00pm

講  題   從「墨結晶」到「青葉落白」─ 蔡獻友創作的歷程

主  講   蔡獻友

 

開放時間: 週三至週日13:00~18:00

 

地址:   台南市仁德區成功三街102號
電話:   (06)2609627     0921219933
email:  
tsai.traveller.102@gmail.com
 

〈著時 – just right time〉-黃志偉、莊家勝創作聯展

   

〈著時 – just right time〉-黃志偉、莊家勝創作聯展

 

    志偉和家勝都是屏東東港出生的子弟,志偉有著東港傳統仕紳書香世家的氣質,與家勝的漁業勞動從業家族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,但他們年齡相仿,在年少長成時期就讀過同所國小與國中,也吃過同樣的在地美食,又都共同呼吸過鹹濕的漁鄉空氣與文化節慶,眺望過相同絢麗的海域,吸收同樣的土壤養分,同樣都是離鄉追夢多年的孩子,有著同樣對故鄉的記憶與鄉愁。志偉、家勝分別離鄉在外將近18年,2002年不約而同回到屏東東港,一次因緣際會下才相互認識、珍惜,在同事與共事的歲月中,曾編織與實現出ㄧ段段美好的藝術之夢。

    來自記憶與海洋的創作心靈,即將交織在這台南102當代藝術空間。在對故鄉的記憶與情感思索中,他們竟有著某種相似的情愫,那個東西是對故鄉的思念、關懷與回憶,經過生命中不定的漂移後,才知道最美麗、最真實的故鄉永遠存在於自己的內心深處,所有的找尋原來都是因為眷戀,眷戀著心裏的原鄉,從童年、成長、直到離開那片泥土後,又在某個寄居之地中,被一絲絲慢慢剝解開來,那是最私密與深刻的種種記憶交疊,也是最自自然然生命的點點滴滴累積。

     故鄉與我們的聯繫,唯一的憑藉是因為我們的存在,靈魂的存在,順著記憶回溯到的故鄉才是真正的家園,記憶中永遠被烙上戳記的家園,就是原鄉。因此,未來不管我們在社會上所得到任何名聲、地位都是來自於故鄉的滋養,體內都將永遠流著原鄉的血液。

     在這種凝合著成長歷程與對生活的體會中所呈現的創作脈絡,也一直存在在他們的作品中,志偉一貫以具象寫實的手法去關注這塊土地與環境的變遷,畫面始終洋溢著豐美沃土的飽實色彩,與畫面題材對比,總是呈現暨悲愴又幸福的氛圍;家勝則常用綿密的筆觸呈現成長記憶中的點點滴滴,在長時間的畫面經營中,去學習、傾聽土地潺潺的生命脈動;這種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,為這塊土地增添了多元的人文風貌,精采可期。

     志偉現正站在南台灣藝文生態的巨大舞台上,早已蓄勢待發,即將扮演著追夢與革新的先行者;而家勝繼續做著對藝術創作未了的夢,冀望本次的〈著時 – just right time〉創作聯展,在2012新年的好時機來臨,能與大家分享他們對藝術創作的甜蜜心得,並祝福志偉與家勝,面對人生新的道路能勇往向前、一路順遂,以及叮嚀二人保持藝術初衷、初心不變。

(魚問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