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物.微觀–蔡獻友創作展

心物.微觀–蔡獻友創作展

文/策展人 張聰賢

 

盧梭(Henri Rousseau)曾說:如果上帝是在宇宙冷靜的看著人類,人更應該生活在變動世界中尋找自我,對一切關於自己知識抱持著學習與懷疑態度,為自己的存在找到價值與可能。

「心物.微觀」這個展覽,是就個人多年來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與理解而命題。從其「植物史」創作,作者從作品中展現出一種高度的詩性,作品如同攝影負片顯影似的,藝術家一直試著讓作品呈現出一種高度無為的狀態,如「去作者化」在作品完成之後的隱匿。過去許多作品呼應的如他者存在(being-for-other),為的是提供被認知與觀看的理解。學院技法更常將作品呈現作為一種潮流與當代表現,往往忽略了作品本身最基礎的材料物性,此次展覽藝術家以一種「以退為進」讓材料回歸自身做回它自己的態度,這是藝術家本身面對材料與畫布間的深刻體會。

從自然轉折過渡到畫布形態的存在,藝術家以一個學院走來的藝術創作者的身份,卻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究材料本身的物性,物質轉折至畫面之中後,這是一種概念性的附著於可見的尺度當下,創作是否不僅僅是作者本身的意念的存在,更是媒材經由意念而生成一種被概念還原的差異性。正如藝術家本人所言:他要讓自己退到作品外圍。或許作為一個藝術家而言,作品往往成為自己偽裝另一個自我,作品被看見同時也只是一個藝術家自我赤裸的表徵,透過物質的複製與質變,在思想的迴盪之間擺渡游離,目的在於以藝術之名征服材質的可塑特質。然而藝術家的作品內藴訴說的是一種生命觀的無為與謙融。

一切物質都不可能離開心靈,物質的存在與意義最終也是通過心靈才得以顯現其價值,相信這是一樣的道理,上帝的存在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一樣,人脫離了心靈的感受能力只能成為一個表象的肉身。這如同存在主義者所言,了解自己必須要透過內在的體驗一樣。藝術的精神所表現的也應該是個人化的創造,作品不該將使用的材料本身驅離在作品之外,而該讓材料本身以靜態的方式表達出人與物的對話關係。一如藝術家本人所言:我的繪畫基本上是在還原材料(物質)本身的特性,讓材料成為它自己的特性,而不是成為藝術的以技巧作為控制材料的手段。

 

心物.微觀–蔡獻友創作展
Mind, Minor Matter-Tsai Hsien-Yiu Solo Exhibition

策展人|張聰賢
藝術家|蔡獻友
展覽日期|2021/10/13(三) – 2021/12/05(日)
展覽時間|週三至週日 11:00-18:00
開幕茶會|2021/10/30(六) 14:00
展覽地點|102當代藝術空間

座談會|即心.微物 2021/10/30(六) 15:00-17:00
引言人|張聰賢 / 藝術工作者、獨立策展人
藝術家|蔡獻友 / 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
與談人|黃文勇 /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副教授

光的距離.未知之地─廖進祥個展

約翰•伯格在「觀看的方式」一書中寫道:觀看先於言語。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,接著才會說話。
不過觀看先於言語還有另一種意涵。藉由觀看,我們確立自已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;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,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:世界包圍我們。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,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。

在這不確定中,繪畫因此而誕生。

我創作的核心便在這二元對立:主體/客體、真實/虛構、連續/非連續、光/影等背後找尋兩者距離間的差異(未知)。
而主體/客體、真實/虛構、連續/非連續、光/影等二元對立是一體,而非是存在於對立面。兩者相互增減、相互映襯。
兩者間的不確定,是時間所造成的距離。

對於風景(未知之地)觀看之後:是記憶的殘影、圖象的殘影、也是繪畫的殘影。是繪畫本身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不斷把自已隔絕到一定距離。出於對未知的好奇。在進行的畫面上,以自動性技法所產生的偶然,不斷的探索、實驗、試行錯誤。以便能創造出這兩者之間的反差可能。度量我的思考與我的創作之間的距離。然而這距離便是思維創新的可能性也是觀看本身的反思。

光的距離,所談的不是物理上的光或是自西洋繪畫以來所探討的光。而是指畫面與觀者的眼睛以及心所發生的光的距離。是觀(畫)者對畫作的內在詮釋。

用珠光粉色系就是要做出觀者與畫作之間的距離。因觀看畫作時的距離、角度的移動,而在畫面產生偏光效果。因偏光而產生觀者與畫作的距離校正,繼而意識到距離。
這個意識的觸及可能切換先入觀,捨棄對“物”(物體型態)先入為主的觀念呈現出“真空”的狀態。而開啟內心的對話、詮釋與感受。

從眼到心是光的距離。

秘境‧冥思─102當代藝術空間12周年展

位在台南城區邊緣、仁德巷弄中的102當代藝術空間,12年前,由一位純粹熱愛藝術的「局外人」蔡玉盆女士成立;在小小的空間中,一個檔次、一個檔次地苦心經營,轉眼也屆12個年頭。

當年的蔡玉盆對於「當代藝術」,真的純粹基於「熱愛」的心情,既無經營的理念,也毫無賺錢的念頭,為的就是好玩;但當她拜訪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教授時,蕭教授當頭棒喝,質問:「妳好玩,為什麼藝術家就要陪妳玩?」她才頓然領悟:開畫廊不能只是好玩,而是要有一些使命:把好的藝術家介紹給有品味、有眼光的收藏家和大眾;這樣的使命感,使她在純粹「熱愛」之外,多了更多的負擔。

12年的時間,證明蔡玉盆的努力,受到了藝術家的信任,也獲得了收藏家的支持,更吸引了大批未來的藝術家(學生)和潛在的收藏家(民眾)的衷心喜愛,她更為此舉辦了多場的研習課程與講座,培養了一批「熱愛」藝術的朋友。

12周年慶,102當代藝術空間邀請蕭瓊瑞教授擔任策展人,以歡喜過新年的心情,邀請12位曾經在102展出過的藝術家,回家團聚。名單排列出來,證明蔡玉盆經營、邀請的藝術家,都是當前藝壇的一時之選,包括:洪根深、賴美華、蘇志徹、鄭建昌、黃郁生、莊連東、謝其昌、蔡獻友、戴明德、伊誕.巴瓦瓦隆、蘇小夢、范思琪等,他們的作品都有一種精神上冥思、超越的傾向,極適合這樣的秘境空間。。

這是一場藝術家和收藏家與藝壇同好的新春團聚,也歡慶102當代藝術空間的12周年展;3月27日下午開幕茶會,4月18日則由參與的藝術家們座談。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踴躍出席參與。(文/蕭瓊瑞 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