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佈日期:2023.12.31

隱性.引信

展覽期間: 2013.09.01-2013.10.20

開幕酒會: 2013.09.22 3:00PM-5:00PM

「隱性.引信」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:梁銘順

 

  「隱性」,自身存在著一種特質,它存有,可是卻僅能默會而無法表述,它是一種語言,但我們聽不到音聲;它是一種文字,但我們看不見形構;它是一種圖像,但我們辨不出形式;它是一種符旨,但我們連不上符徵;它流動、變化、延異,難以規範、無以名狀。相對於「顯性」,「隱性」超脫邏輯思維的推理範疇,以身體感官的直覺領悟、生命視點的全然觀照來形塑自身,終成為一種精神的導引,讓我們得以在顯性的常模標準下,保有自身的主體性。對於「隱性」的思考,勢必與「顯性」形成某種相對性;然而,今日我們藉由「隱性」的範疇來思考,從內部產生、隱形的物質、自行演化等層面,可能都涉及於「隱性」的討論。「隱性」通常是處於一種內化、領悟的方式自我生成,且與人類非語言智力活動有關,所以無法進行明確表述與邏輯說明。相較於「顯性」的主動性與除蔽性,「隱性」隱匿自身並潛藏於不同主體裡,若從外在表徵來看,「顯性」特質明確得建構了一個可見的主體,一個可預測及化約的標準化主體、依附團體的主體,但個別來看,卻走入單向度化的主體;是故,「隱性」特質的殊異性以及延生性,代表著個體面對世界與處理世界的不同方式,亦是不同生命主體得以確立的要件。那麼,回歸到藝術創作,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承載的,就是透過延伸身體感官、拓展生命視點所凝聚而成的「隱性」特質,也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,藝術家才能以不同的生命經驗,提出異質的創作。

    本次展覽的主題「隱性.引信」即是在這樣的概念下所提出;所謂的「引信」(Fuze)俗稱「導火線」,它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,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藥的控制器,是一種觸發裝置。而「引信」在讀音上與「隱性」為諧音關係,在意義上卻有著極大反差,一者有遮蔽隱匿之意,而另一則有誘出、揭開之用;但也因為這樣的訊息差異,恰巧點出了本展所提出「隱性」的另一層自我揭示之積極特質。本次參展的藝術家劉高興在作品中思考人介入空間所引生的效應;王武森則是感受著不可言喻的孤寂與荒謬;林巧芳對人生境遇的分鏡剖析;梁銘順著重人與動物的主客體錯位感及黃柏福於材質的刨挖燒炙,都有其切合生命體悟的隱性特質。五位藝術家的「隱」,將利用創作行為做為「引信」,徹底引爆。

作品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