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鄭建昌《土地在說話: 鄭建昌畫集. 2010 》序

 

 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,也是一個充滿爆發力的時代;是一個霸權橫行的時代,也是一個堅毅求存的時代;是一個貪婪消耗的時代,也是一個反省復育的時代;是一個粗俗蠻橫追求物質的時代,也是一個內省思考菁英靈魂的時代;是一個籠罩黑暗罪惡的時代,也是一個充滿光明希望的時代;是一個速食淺碟文化的時代,卻也是一個最易創造歷史的時代。

而,我們正在歷史的機會點上。

 

  動盪的社會現象,彰顯時代的能量活力;地震、風災、水災、天然災害,展現天地需被敬畏得力量。而渺小的人們,有什麼力量值得被看見、被尊重?個人以為唯有入世體驗並通聯亙古精神,呈現永恆精神再不同時代的特質,始得以突顯人類的價值。

 

  藝術是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活動的產物,受到當代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社會、科學、哲學、文化的影響。每個時代有它的思潮和語彙,而當代藝術則表現了當代的現象、思維、精神、與理想。藝術家藉著藝術創作反映時代,也藉著藝術創作還原本我,藉由藝術活動涉入集體無意識接通本源的古老精神,尋獲生命意義。

 

  個人創作一直環繞在人和社會的關係、人和土地的關係、人和自然精神的關係之命題。「土地在說話」是個人於「台灣游蜉」之後「大塊」創作系列的彙整,著眼於人與自然的關係、生命與宇宙的本體關聯;以歷來人類精神觀、宇宙觀及當代的精神心理分析為經緯,作為探索個體與大自然、個體與心靈世界關係,以及個體與集體無意識之源生關係參照。以有形的人、土地、樹……為元素,歷史與當代失活之連結為血肉,採用變形、幻形方式,借喻無形、無限的精神體;以身份符號的置換手法,追求超越軀體束縛的心靈自由。放任外在環境因素與內在心靈的原始需求對話,以此架構個人的創作世界。

 

  畫集後面整理三十多年來作品系列,較完整呈現個人創作脈絡,包含:(一)高中、大學時期的創作養成階段(1974-1984); (二)都會硬邊表現系列(1978-1990),包括台灣人圖像造型探索、紙漿複媒實驗;(四)台灣山海經系列(1900-2003),包括展出「史詩吟唱者」(1994)、「生命的原鄉」(1996)

「島嶼印記」(1998)、「台灣山海經」(1999)四部曲之思維,貨櫃藝術節的「旅行計劃-光陰過客」(2003);(五)「台灣游蜉」系列(2003-2005);(六)「與大塊老師對話」系列(2005-2010)。上列不同階段作品皆有其前後延續性,系列與系列間常有交疊清況,無法截然斷代分割,如此分類是以個展主題名稱為主,便於釐清脈絡。

  

  此次發表個人近年創作,並彙編本畫集,呈獻給台灣,也呈獻給諸位前輩、同道、親友,祈請各界先進同好不吝指教。

處境・此境——黃郁生版畫展

黃郁生 創作理念2020

「質疑的態度」是作者創作研究的原動力:對生活週遭的質疑、對社會價值觀的質疑、對環境遭受破壞的質疑,以及對人性惡鬥、虛假的質疑;這些質疑直接影響的是作者內在的焦慮與對外在的恐懼心理,在焦慮與恐懼的交相作用下,最終歸結於對自我存在的質疑,創作的內容也一直圍繞在一個懷疑的「自我」──是我、非我,有我、無我,存在的我或不在場的我,顯現的我或隱藏的我。「象徵」、「隱喻」在作品中的運用,呈現作者「隱匿」與「缺席」的意涵,參照於Jean-Paul Sartre 的觀點是:「虛無」不等於不存在,它正是意識本身,而意識是極其主動和富有創造性。意識的虛無性,主要是指它總是隱而不顯,並具有將一切存在加以虛無化的無限潛在能力。意識靠其對於他物的虛無化而實現其本身的真正存在。意識的強大生命力,就在於它無時無刻地將異於其自身的存在加以虛無化。換句話說,是作者將環繞於週遭非自我的「物體」、發生於身邊非自我但卻真實存在的「事件」,經虛無化的過程,而流露作者真正存在的本質與自我真實的面貌。

 

作者選擇了事物為描繪的對象,藉事物的存在以承載虛無,藉物件的呈顯以否定自我的存在;在畫面中的物件,是作者自我以一個物理對象而存在,因為意識的運用而呈現虛無化的作用、因為作者的期望而呈現真實的狀態,這狀態是物件隨意的擺置、任意的散落,最後是作者的缺席與「不在的呈現」。在作品中呈現生活週遭的景象、社會環境的事件,這些圖像或影像都僅是真實世界中的微弱顯象,但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亂象與事件,卻還是依舊不斷的繁衍滋長著,甚至是與日俱增;在真實世界裡無比巨大的虛假現象中,作品所傳達的也只不過是另一個「假象」。正因為作者自我的缺席與隱匿,躲藏在現象裡,藉浩大的現象遮掩內在不安、焦慮、恐懼的心理;我們很容易的從「批判」與「否定」的角度出發,因為批判與否定是創意的動力來源,但又更容易的、不自覺的陷入被批判與否定的對象中。當我們否定了這世界的真實與實在,同時我們也否定了自我。從懷疑自我的「存在」出發,到自我的「虛無」,作品中看不到一個實在的自我,但作品的意涵卻又指向一個「存在」的自我。

 

「處境   此境」這一主題展,作者試圖將不同時空的景與物併置或錯置。在似真實又虛幻的徘迴中、在表裏不一、外象與內在相互衝突之際,製造一份質疑的態度,遊走於自我的存有與自我的虛無之間。「處境」似有我,「此境」似無我。欲反映的是,人際間不經意存在的或刻意表露的一份「假象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