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志賢(小雨)

非文字的文學創作,所要呈現的是一種文學性的咀嚼與思路,行徑的過程中,僅能以詩的形式出現,是因為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因緣俱足。

在蔡志賢凝練的作品風格中,配合著102ART的空間調性,展出一系列的鐵雕作品與保麗龍結合柏油的複合畫作。

在複合媒材畫作中,足見藝術家手刮、腐蝕與切割的保麗龍,與黑血般的柏油,進行深刻的自我對話,這樣的對話是屬於個人,亦屬於展場中每個人的耳語。

 

蔡志賢(小雨)從事”即成物”的鐵雕創作多年,他能獨具慧眼地挑選那些不起眼的廢棄物,或不知何種機械某部份的零件,在這些原始素材上施與關懷、專注在賦予他們組合後的新造型、新生命。

小雨的廢鐵創作,不從自己既定的造型出發,在現有的形形色色”既成物”中尋尋覓覓,他之胸中必須沒有既成的形象,才能有新的形象出現,他必須外離一切非目山河大地、自然人工之萬事萬物,才能變成他創作的材料,所謂的”外離一切相,是名無相”即是這個道理。

一般而言,觀看三度空間的雕塑品,著眼的不外乎材質、造型、色彩、肌理等等藝術語彙,然而 捨棄色彩也忽略肌理的小雨,只剩下純粹的造型供其駕馭,嚴格地論造型,除去尺寸體積之外,將僅於接近素描元素的線條與形狀。於是,小雨也像三度空間的素描家,讓作品在不同的角度呈現相異的”素描風景”

 

小雨的鐵雕作品多半可供多角度觀看,而且從不同的角度觀看,將觀得全然不同的風貌。這些單一作品卻擁有多元面貌的”素描風景”牽動觀看視線的,主要是線條和形狀。一道連續的線條,導引了觀看的視線的動向,固定的形狀則容易讓視線暫駐。

近乎潔癖的絕對主義驅使”小雨”以素描般精準的線條與形狀打造出冷凝的節章。

 

如果線條容易表達情緒,形狀則中性得多。直線傳達的情緒較為直接,而曲線傳達的情緒則具有較為豐富的表情,固定的三角形、圓形、方型等形狀,則蓄積、釋放這些線條具有的情緒能量。

鐵雕藝術工人寫詩不用文字,而用鋼鐵遺骸,不藉筆爬格子,而熔銅鑄鐵。

返回